解锁五大飞行“新姿势”
发布日期:2016-09-16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图:天宫二号发射全过程示意图。(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天宫二号9月15日成功发射升空,这次任务需要攻克很多新技术。

15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告诉记者,天宫二号任务中,关键飞控技术面临五大全新挑战。

天宫二号需挑战中长期的高精度轨道预报。

李剑介绍,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相当于打固定靶,天宫会为神舟临时调整轨道,可以打得很精准。而天宫二号需为将来的空间站模式积累经验,空间站不可能为飞船临时调整轨道,对接前20余天就要对天宫轨道进行准确预报,以便确定神舟的发射参数,相当于打移动靶,难度更大。

天宫二号任务需对远程导引控制策略进行设计与验证。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就是未来空间站的预演,为适应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中目标飞行器不进行调相的控制需求,神舟十一号飞船需具备在初始相位差、入轨远地点高度的一定范围内进行交会对接的能力。为此,北京飞控中心需重新设计远程导引控制策略,应急控制策略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天宫二号任务需挑战短弧段快速测定轨。

神舟十一号远距离导引第5次控制与自主导引段第一脉冲控制的时间间隔仅为2圈,定轨时间仅1圈,对短弧段定轨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李剑说,“这对地面定位造成很大压力,一圈之内就要生成高精度数据”。

天宫二号任务需挑战返回前快速轨道控制。

为验证飞船快速轨道控制能力,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前的轨道维持将采用一圈内两次变轨的控制模式,这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新挑战。

天宫二号任务中,还将开展伴星飞越观测及驻留轨道控制。

李剑表示,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组合体运行阶段,飞控中心要控制伴随卫星实现飞越观测组合体等试验,同时还要实现伴星的驻留点捕获、驻留点保持、驻留点转移等复杂类型控制,驻留及飞越轨道精度要求很高。

此外,天宫二号任务中,飞船太阳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等崭新的在轨试验,都将对轨道控制精度、系统间协同配合、地面监视判断提出比天宫一号更高的要求。

“挑战虽大,风险虽多,但我们已做好准备,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下的应对预案。”李剑说。(佘惠敏)


信息来源: 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 张琦 )
分享到:
0
相关推荐